北京华育兴业科技有限公司
2019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

为贯彻落实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和《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》(新高教四十条)文件精神,积极响应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号召,华育兴业发挥自身在教育领域的IT服务及人才培养能力,以及技术合作方甲骨文的项目资源优势,拟提供105项总计价值超7200万元的项目支持。

根据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征集2019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函 》的内容要求,华育兴业拟在:1)新工科建设(产业学院建设);2)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(课程开发);3)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(教材编写);4)实践条件建设项目(联合实验室建设);5)师资培训五大模块与高校展开合作,项目内容涉及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方向。

北京华育兴业科技有限公司

2019年华育兴业愿与更多高校进行深度产学合作,涵盖新工科建设、实验室建设、课程资源建设、师资培训、专业共建、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,助力高校实践条件建设、教学创新与改革,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,早日实现 “双一流”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。有关具体描述和申报指南如下:

一、 新工科建设项目(新工科产业学院)

支持5所高校面向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技术领域,联合甲骨文三方共建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新工科学院。通过底层设计、系统规划,联合建设,以新学院为依托,引进企业教学、实训平台及领先的教学资源及实训体系,开发建立多学科交叉教学的新课程体系,开展本科层次的人才联合培养,探索基于现有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的新方向、新范式。

申报条件

  1. 本项目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泛IT类专业的学院或院系;
  2. 项目申报以学校或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申报,不受理个人申报;
  3. 申报单位须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、场地以及人员安排计划并针对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,政策支持;
  4. 项目负责人须为学校或二级学院教学或新工科建设分管负责人,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;
  5. 申报单位具有强大的工程人才培养能力和评价体系、多学科交叉教学团队优先考虑;
  6. 申报单位参选、入选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的优先考虑;
  7. 对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:不具备实践环境建设条件、无对应资金支持规划和无前期研究基础者。

建设要求

  1. 基于行业发展,结合学校现状、特色及相关资源,制定针对共建学院的可行性分析报告,学科设置计划,学科建设方向,建设内容,配套设施、资金费用、建设路径、评估标准等相关规划。
  2. 基于学校规划,搭建学院体系并开展相关学院建设工作,包括学院环境建设、师资队伍建设,学科建设等工作。
  3. 结合人才和技术需求的变化趋势,更新专业课程及评估标准,实现培养目标与前沿需求接轨,搭建符合工程认证标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,包括培养目标规划,质量标准要求,课时安排规划等。
  4. 通过合理引进华育兴业及甲骨文相关课程资源和实训体系,形成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资源包,包括课程优化建议、课程大纲、授课录像、授课评价等。
  5. 共同建设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方向实验室,形成完善的教学和实验实训体系,并依托实验室建设打造面向社会服务的考试认证中心。

支持办法

  1. 本项目共计划立项5项,为每个立项项目提供3万元人民币经费支持,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2年;
  2. 每个立项项目提供价值不低于 350 万元的教学管理系统、甲骨文大数据正版商业软件等相关配套支持,或校企双方协商按比例投入建设;
  3. 与高校建立标准化的软件平台和项目案例数据,通过提供标准的大数据、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台,为新工科建设提供考核标准;
  4. 华育兴业提供各种社会和企业资源协助校企共建新工科学院,完成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专业方向设计,协助完成学生的课程体系设置,为高校提供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、实验教学、综合实践、综合实训的相关课程资源支持;
  5. 协助高校完成共建学院学生企业实训、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就业咨询指导和就业推荐,提供企业师资参与技术讲座和指导;
  6. 协助高校建设考试认证中心、技术体验中心、校内实训基地,提供社会实践服务平台,丰富学生实践的内容,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,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。

二、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(课程开发)

支持20所院校根据教育部“六卓越”培养计划的总体思路,以华育兴业大数据教学和实验管理系统为课程开发平台,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需求,结合华育兴业提供的技术支持、课程资源等资料,促进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理论及实验实践课程教学资源建设,帮助教师利用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,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。

申报条件

  1. 本项目针对开设大数据方向、数学应用、统计学专业以及泛IT类专业的学院或院系;
  2. 本项目申报以学校或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推荐申报,不受理个人申报,同一单位原则上限报1项;
  3. 项目负责人须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、信息与计算科学、电子信息工程、计算机应用与维护、数学应用、统计学等相关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,具有课程开发经验;
  4. 项目组成员须有学院(系部、中心)分管领导或相关专业建设学科带头人,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;
  5. 申报单位须具备完善的实践配套设施及平台环境,或能针对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配套资金支持,政策支持,进而满足教学改革的正常推进;
  6. 申报课程应以华育兴业提供的系统平台为研发、授课系统,要求排入教学计划,且申报完成后需在本学校开课至少1学年以上;
  7. 申报单位具有强大的工程人才培养能力和评价体系、多学科交叉教学团队优先考虑,与华育兴业开展实质深度合作建设的优先考虑,申请改革的课程本身是各级精品课程的优先考虑;
  8. 对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:不具备实践环境建设条件、无对应资金支持规划和无前期研究基础者。

建设要求

  1. 基于华育兴业大数据教学和实验管理系统,独立开发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专业核心课程,要求按华育兴业课程开发标准完成:
    1. 大数据领域重点支持传媒+大数据、商务+大数据、交通物流+大数据、金融区块链等技术方向的理论教学、实践教学、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,人工智能领域重点支持自然语言处理、机器学习、神经网络、模式识别等研究方向理论教学、实践教学、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发;
    2. 每门课程可选择理论教学、实践教学、理实一体化教学三个角度开发,每门课程课时数不得少于32学时;
    3. 课程大纲:包括对应的课程理论学时、课程实验学时、习题描述;
    4. 授课教案:提供随堂PPT课件。提供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、论文参考文献、网络资源等内容;
    5. 课程实验与实践:实验手册(实验详细步骤描述)、实验描述、实验录频,社会实践安排、做实验会用到的相关文件(数据文件、安装文件等);
    6. 课程视频:符合三大慕课平台标准的课程教学视频,视频时长为每个视频不少于25分钟;
    7. 项目总结视频:不超过10分钟,应包括对授课方案的说明、典型授课场景、重点知识点和典型案例等;
    8. 行业应用案例:至少包含3-5个围绕大数据、深度学习、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等方向的行业应用案例。需有对应的案例手册(参照华育兴业案例手册模板)。
  2. 基于华育兴业大数据教学和实验管理系统以及引入的相关课程体系,结合自有课程优化,或教学创新完善,形成校企融合、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教学改革课程体系,要求完成:
    1. 每门课程根据教学使用形成课程资源包,要求包括课程优化建议、课程大纲、授课教案、课程视频、课程评估体系等,每门优化创新课程课时数不得少于32学时。
    2. 课程大纲:包括优化后对应的课程理论学时、课程实验学时、习题描述。
    3. 授课教案:提供优化后的PPT课件,以及补充的相关的参考书目、论文参考文献、网络资源等内容。
    4. 课程实验与实践:提供优化完善后的实验手册(实验详细步骤描述)、实验描述、实验录屏,社会实践安排、做实验会用到的相关文件(数据文件、安装文件等)。
    5. 课程视频:更新完善的mooc格式的课程教学视频,视频时长为每个视频不少于25分钟。
    6. 行业应用案例:如有更新补充,需有对应的案例手册(参照华育兴业案例手册模板)

支持办法

  1. 本项目共计划立项20项,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一年;
  2. 建设内容通过项目验收后,每个立项项目根据课程内容及完成质量提供1-3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经费支持。
  3. 项目建设开发过程中,提供价值 20万元的教学管理系统,用于课程开发、测试和优化及日常教学使用。
  4. 项目执行期内华育兴业将为立项项目提供包括技术支持、课程设计指导、实验设计指导等必要的支持,保持双向沟通和交流,促进课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;
  5. 具体合作未尽事宜,基于上述信息,校企双方具体沟通商议。

三、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(教材编写)

支持10所高校教研团队,围绕大数据、深度学习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,引入产业人才需求,整合产业资源,编撰一批理论与实践并重、引领教学发展的优质教材,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,课程体系的更新和完善.

申报条件

  1. 本项目针对开设大数据方向、人工智能、数学专业以及泛IT类专业的学院或院系;
  2. 本项目内容撰写需要与我方相关负责人沟通,并围绕以下相关方向
    • 大数据方向:云计算和大数据运维 / 大数据应用技术 / 大数据可视化应用技术 / Python程序设计与爬虫 / …………
    • 人工智能方向:人工智能概论 /人工智能进阶/自然语言处理……
  3. 本项目支持跨专业、跨学校相关领域老师组成团队联合申报,同一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仅限1项;
  4. 项目负责人须在相关领域具有知名度和研究基础,有过教材出版经历,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;
  5. 项目负责人曾经有评为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的精品课程的优先考虑,项目负责人有相关领域实际应用开发经验的优先考虑,教材相关课程已经投入教学的优先考虑。
  6. 对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:申报文件引用其他机构的、相同方向教材已经与其他机构合作和无前期研究基础者。

建设要求

  1. 每本教材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,内容不少于300页,交付周期不超过1年;
  2. 每本教材提供各章PPT课件,并对应提供书籍相关的参考书目、论文参考文献、网络资源、延伸阅读等内容;
  3. 每本教材应该基于华育兴业实验实训平台构建实验应用案例,对应技术章节每个章节应不少于3-5个实验案例;
  4. 每本教材实验和实训内容,应提供完整的相关文件,包括但不限于重点实验步骤操作截图、数据文件、安装文件等资源。

支持办法

  1. 本项目共计划立项10项,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不超过一年;
  2. 建设内容通过项目验收后,每个立项项目根据教材选题及完成质量提供1-3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经费支持;
  3. 项目执行期内华育兴业将为立项项目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,保持双向沟通和交流,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;
  4. 具体合作未尽事宜,基于上述信息,校企双方具体沟通商议。

四、 实践条件建设项目(联合实验室建设)

支持50所院校,围绕云计算、大数据、深度学习、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方向,校企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。利用技术合作方甲骨文的优势,基于高校实际需求及特色,通过为高校提供建设方案、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、商业软件、配套课程等价值超100万的实验室资源,协助院校建设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方向的实验室,提升学校专业实践环境,提升实践教学水平,服务于高校基础教学及实训科研。

申报条件

  1. 本项目针对开设大数据方向、人工智能、数学专业以及泛IT类专业的学院或院系;
  2. 本项目需以学校或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申报,不受理个人申报,项目负责人须为学院(系部、中心)分管领导,并指定相应负责对接老师;
  3. 学校应提供不少于2个实训场地和60台主流配置的学员PC,并可以搭建符合企业联合实验室建设的要求、能满足合作专业用于教学、实训、创新要求教学和实践环境;
  4. 优先考虑重视产学合作实践条件建设,本年度计划实施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高校;
  5. 优先考虑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方向有清晰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和培养模式的高校,优先考虑申请工程教育认证体系、参选入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的院校;
  6. 优先考虑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方向有专业基础实验室,侧重综合型实训实战场景构建的院校;
  7. 优先考虑已经建立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专业或专业方向但缺少相关课程资源、师资和实验实训配套的高校;
  8. 对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:不具备实践环境建设条件、无对应资金支持规划和无前期研究基础者。

建设要求

  1. 双方联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,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,采用OBE范式,培养具有“新工科“思维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创新复合型人才。
  2. 双方联合规划实验室建设方案,集教育、培训、科研于一体设计建设,明确未来发展规划及阶梯化建设远景。
  3. 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基础,基于企业联合实验室要求,建设符合实验机房标准要求的实验室,并满足至少60人同时上机上课实训。
  4. 基于建成的联合实验室,以项目为驱动,培养师资队伍,开展实践教学,实现培养目标和前沿需求接轨,提高学科竞争力。

支持办法

  1. 本项目共计划立项50项,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一年;
  2. 建设内容通过项目验收后,每个立项项目根据建设情况及完成质量提供1-3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经费支持;
  3. 华育兴业将为每个立项提供价值100万元的实验室资源,具体内容由华育兴业根据院校申报的情况,由以下资源中的一项或多项组合而成:
    • 华育兴业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相应教学和实验管理系统
    • 华育兴业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相应实验监控系统
    • 联合实验室装修设计规划及组合CIS系统规划
    • 甲骨文商业大数据及大数据开源开发相关软件和工具
    • 甲骨文考试认证中心规划及建设指导
    • 企业技术团队在合作期间的技术及活动支持,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讲座、人培方案规划、实验室建设规划、案例客户考察、项目合作开发、产学研合作等
    • 为合作项目产生的优秀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,推荐工作。
  4. 具体合作未尽事宜,基于上述信息,校企双方具体沟通商议

五、 师资培训

支持20所院校举办、参加师资培训与课程建设研讨班,为高校提供人工智能、大数据方向的师资培训,以及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。以案例分享、专家报告、理论和商业项目实战操作相结合的模式,推动高校教学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,提升高校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。

申报条件

  1. 本项目针对已经申报大数据相关、人工智能专业的学院或院系;
  2. 本项目申报以学校或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申报,不受理个人申报,项目负责人须为学院(系部、中心)教学分管领导,并指定相应负责对接老师;
  3. 申报院校须具有区域影响力、师资培训能力和相应组织宣传能力,培训环境良好,学校周边交通住宿方便
  4. 促进大数据(人工智能)学科发展的相关选题
  5. 培训研讨内容应围绕大数据(人工智能)前沿发展、大数据(人工智能)专业建设、大数据(人工智能)教学实践等
  6. 优先选择与华育兴业已经合作,拥有支持教学培训软硬件环境的院校;
  7. 优先考虑环境良好、交通住宿便利、能提供满足60人或以上实验实训环境的院校

建设要求

  1. 申报教学及专业建设研讨会,会议不少于1天,参会学校不少于20所,非本校参会人员不少于30人,议题由双方确认
  2. 申报举办短期师资培训班,培训周期不少于3天,参训人数不少于40人,本校参训老师不超过10人,培训由校企双方或企业一方设计实施
  3. 申报参加师资培训,参训老师不少于2人,且一人须为相关领导或学科带头人

支持办法

  1. 本项目共计划立项20项,建设周期从立项日起为期一年
  2. 针对申报组织会议培训等活动的院校,为每所立项院校提供1万元的现金支持,以及宣传推广、筹备协调等人力、物力支持
  3. 针对申报参加师资培训的院校,为每所立项院校提供提供价值1万元的等值课程,参加培训期间产生的交通食宿费用由学校自行承担

六、 申请办法

  1. 华育兴业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合作项目申报者,请在教育部产学合作平台http://cxhz.hep.com.cn注册,在我公司板块下载并阅读申报指南和项目申报书,并在2019年7月15日前将加盖院系公章的申请书,形成PDF格式电子文档,上传教育部产学合作网站,若有任何疑问,请致电:13426468610 霍老师。
  2. 华育兴业将于2019年7月15日开始组织专家进行申报项目评审,并于7月31前确定入选项目名单,报送教育部终审批准,由教育部公布最终入选项目名单。
  3. 华育兴业将与项目主负责人所在学校签署项目立项协议书,所有工作在立项项目协议书签署后对应年限(1-2年)内完成。
  4. 申报院校根据“项目申报指南”“项目申报书”及“立项协议书”的规定交付相应成果并提交项目结题报告,华育兴业将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验收,并将结果报教育部备案。
  5. 有关华育兴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说明和申报表格式,请登陆网址:http://cxhz.hep.com.cn搜获北京华育兴业科技有限公司,或登陆华育兴业官网:WWW.ITHYXY.COM了解。

建新工科专业,找华育兴业!

立即申请试用账户,了解我们方案